产品中心

Product Center

当前位置:首页产品中心冻干实验室医美冻干品

医美冻干品

产品简介

美容冻干制品的开发重点
活性成分保护:针对HA、VC等易氧化成分,开发高效的保护剂配方,确保冻干过程中活性不损失。
感官体验优化:通过赋形剂筛选和冻干曲线设计,控制冻干制品的孔隙结构、复溶速度和质地。
透皮促进技术:采用分层涂布工艺或添加透皮促进剂(如氮酮),提高活性成分的经皮透过率。

产品型号:
更新时间:2025-10-31
厂商性质:生产厂家
访问量:48
详细介绍在线留言
品牌其他品牌

美容冻干制品开发服务

一、美容冻干制品特点及开发流程

1. 美容冻干制品的特性

 开发重点

活性成分保护:针对HAVC等易氧化成分,开发高效的保护剂配方,确保冻干过程中活性不损失。

感官体验优化:通过赋形剂筛选和冻干曲线设计,控制冻干制品的孔隙结构、复溶速度和质地。

透皮促进技术:采用分层涂布工艺或添加透皮促进剂(如氮酮),提高活性成分的经皮透过率

 冻干工艺参数优化:根据美容成分的共晶点、塌陷温度等关键参数,设计冻干曲线,平衡冻干效率与产品品质。

 批次一致性控制:从小批量到大批量生产过程中,确保冻干制品的物理特性(如孔隙率)、化学特性(如活性成分含量)和生物特性(如透皮效果)的一致性  

二、保护剂开发技术路线与筛选标准

1. 保护剂开发技术路线

保护剂开发是美容冻干制品开发的基础环节,其技术路线通常包括:

单因素筛选阶段:

 首先对单一保护剂(如海藻糖、蔗糖等)进行浓度梯度实验,评估其对目标美容活性物质的保护效果

 测试指标包括:活性成分保留率、复溶性、物理稳定性(如孔隙结构)、感官体验(如质地)等

 通过实验确定各保护剂的最佳浓度范围和保护效果排序

复配优化阶段:

基于单因素筛选结果,选择2-3种合格的保护剂进行复配

采用响应面法(如Box-Behnken设计)或正交试验法,确定复配比例

 通过冻干后活性成分检测、复溶性测试和感官评价等验证复配效果

功能验证阶段:

 验证保护剂对目标活性成分的长期稳定性影响

进行加速老化试验(如37°C/30天)和长期储存试验(如-20°C/6个月)

评估保护剂对复溶后活性成分透皮吸收的影响(如VC冻干片活性留存率是传统精华的3倍)  

法规合规验证:

确保保护剂符合化妆品安全标准(如低刺激性、无致敏性)

 避免使用禁用成分(如2021年中国新增1288种禁用原料)

控制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含量(如铅、砷、镉等)  

2. 保护剂筛选标准

保护剂筛选需遵循以下关键标准:

化学特性:

 应具有抗氧化性,防止活性成分(如VC)氧化失活

应能降低冰点,促进结晶形成,避免大冰晶破坏细胞结构

应能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,减少非结晶区域的结构塌陷  

物理特性: 应能形成均匀的冻干结构,便于复溶

 应能改善复溶速度,提高用户体验

 应能与赋形剂协同作用,形成稳定的冻干体系

生物特性:

应能保护活性成分(如HAEGF)的生物活性

 应能促进活性成分的经皮吸收 

 应能维持复溶后溶液的pH值和离子强度  

安全性:

应符合化妆品安全标准,无刺激性、无致敏性

 应进行皮肤刺激性测试(如斑贴试验)

应控制微生物指标(如菌落总数1000 CFU/g)  

三、赋形剂开发技术路线与筛选标准

1. 赋形剂开发技术路线

赋形剂开发是冻干制品物理稳定性和感官体验的关键保障,其技术路线通常包括:

材料筛选阶段:

 根据冻干制品类型(如冻干粉、冻干面膜、冻干精华液)筛选适合的赋形剂材料

 测试材料的化学惰性、溶解性、热稳定性等基本特性

 评估材料对冻干制品外观和复溶性的影响

配方优化阶段:

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赋形剂的最佳浓度范围

结合DSC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(Tg),确保冻干制品的结构稳定性

通过冻干显微镜(FDM)观察塌陷温度(Tc),确保冻干制品不发生结构塌陷

 通过质构仪测定复溶质地(如硬度、弹性、复溶率),评估感官体验  

功能验证阶段:

 评估赋形剂对冻干制品孔隙结构和复溶速率的影响

 验证赋形剂对冻干制品长期稳定性的贡献

评估赋形剂与保护剂的协同效应,如海藻糖与脱脂乳复配可提高HA冻干后保湿效果  

透皮促进技术整合:

 研究分层涂布工艺,优化活性成分的分布和释放

 筛选透皮促进剂(如氮酮、薄荷醇),提高活性成分的经皮透过率  

 验证透皮促进剂与冻干工艺的兼容性,避免影响冻干结构或活性成分稳定性

2. 赋形剂筛选标准

赋形剂筛选需遵循以下关键标准:

物理特性:

 应具有良好的可压缩性和流动性,便于冻干操作

 应能形成均匀的冻干结构,提高复溶速度

 应能提供足够的塌陷温度保护,避免冻干过程中结构塌陷  

 应能维持冻干制品的物理稳定性(如无开裂、无喷瓶)  

化学特性:

 应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,不与目标活性成分发生反应

 应具有适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,确保冻干制品结构稳定

 应能改善复溶后溶液的pH值和离子强度,提高活性成分的生物利用率  

 应考虑赋形剂对水分迁移的影响,避免复溶后出现不均匀溶解

功能特性:

应能改善冻干制品的外观和复溶性,如形成细腻的网状结构  

应能提高冻干效率,缩短冻干时间

应能与保护剂形成协同保护效应,如海藻糖与脱脂乳复配可提高HA冻干后保湿效果  

应能促进活性成分的经皮吸收,如分层涂布技术可提高透过率  

安全性:

 应符合化妆品安全标准,无刺激性、无致敏性

 应进行皮肤刺激性测试(如斑贴试验)

 应控制微生物指标(如菌落总数1000 CFU/g)  

四、冻干样品测试方法与关键温度测量技术

1. 冻干样品测试方法

冻干样品测试是评估冻干工艺效果和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,主要包括以下测试方法:

物理特性测试:

外观检查:评估冻干制品的外观是否均匀、疏松、无塌陷或喷瓶等缺陷  

复溶性测试:测定冻干制品的复水比和复溶时间,评估其复溶性能

水分含量测定:采用卡尔费休法或失重法测定冻干制品的水分含量,确保3%  

孔隙结构分析:通过扫描电镜(SEM)或显微镜观察冻干制品的孔隙结构和均匀性

质构分析:使用质构仪测定冻干制品的硬度、弹性、粘聚性等物理特性,如采用P/75探头,测试参数:测前、测中、测后速度分别为1mm/s2mm/s5mm/s,压缩应变45%,触发力5g  

化学特性测试:

 活性成分含量测定:通过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或分光光度法测定冻干制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

 pH值测定:评估冻干过程对制品pH值的影响,如VC冻干后pH值应保持在

 氧化程度测定: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率测定VC等易氧化成分的氧化程度

透皮吸收测试:采用Franz扩散池模拟皮肤渗透,测定活性成分的经皮透过量  

可提取物/浸出物分析:通过LC-MS/MS等方法分析冻干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可提取物/浸出物

感官评价:

 复溶质地评价:由专业评估人员对冻干制品的复溶质地(如细腻度、溶解均匀性)进行评分  

 膨胀系数计算:复溶率 \( R = \frac \),其中 \( M_3 \) 为复溶后质量,\( M_2 \) 为冻干后质量,需控制在1.0-1.5以避免过度吸水或结构松散  

 质构仪测试:使用P/50P/75探头,压缩位移2-4mm,触发值5-10g,测试速度1-2mm/s,评估复溶后质地  

稳定性测试:

加速稳定性试验:在37-50°C条件下储存30天,监测活性成分含量变化

 长期储存试验:在-20°C或室温条件下长期储存,定期检测活性成分含量和物理特性

反复冻融试验:评估冻干制品在反复冻融条件下的稳定性

五、冻干曲线开发流程与参数优化方案

1. 冻干曲线开发流程

冻干曲线是冻干工艺的核心,其开发流程通常包括:

预冻阶段参数确定:

 根据共晶点(Te)确定预冻温度(通常低于Te 10-15°C

根据样品特性确定预冻时间(通常2-4小时)

根据样品量确定预冻速率(速冻或慢冻)

升华干燥阶段参数确定:

根据塌陷温度(Tc)确定搁板温度(通常低于Tc 2-5°C

根据样品量和冻干机性能确定升华干燥时间

根据样品特性确定真空度(通常10-30 Pa

 根据样品特性确定搁板升温速率(通常0.5-1.0°C/h

解析干燥阶段参数确定:

 根据玻璃化转变温度(Tg)确定最终搁板温度(通常高于Tg 2-5°C

 根据样品特性确定解析干燥时间

 根据样品特性确定真空度(通常5 Pa

 根据样品特性确定搁板升温速率(通常1-2°C/h

冻干曲线验证:

 通过多批次实验验证冻干曲线的稳定性

通过活性成分保留率测定验证冻干制品的活性

 通过复溶性测试验证冻干制品的复溶性能

 通过感官评价验证冻干制品的质地和外观

六、冻干工艺放大策略与质量控制体系

1. 冻干工艺放大策略

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的冻干工艺放大是美容冻干制品开发的关键环节,主要包括以下策略:

分阶段放大策略:

实验室规模:使用0.1-0.2㎡冻干机进行初步工艺开发

中试规模:使用0.5-1㎡冻干机进行工艺验证和优化

生产规模:使用2-5㎡冻干机进行工业化生产

温度参数调整:根据冻干机规模调整搁板温度,通常生产规模需降低2-5°C以补偿传热温差

压力参数调整:根据冻干机规模调整真空度,确保升华速率和产品质量

 时间参数调整:根据冻干机规模和装盘量调整冻干时间,通常装盘量增加1倍,冻干时间需延长30-50%

装盘厚度调整:根据冻干机规模调整装盘厚度,通常实验室规模为0.2-0.5mm,生产规模可增至10-15mm  

2. 冻干制品质量控制体系

质量控制体系是确保冻干制品安全有效的重要保障,主要包括以下内容:

原材料质量控制:

活性成分验证:通过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或质谱测定活性成分的纯度和含量

 保护剂/赋形剂验证:验证其化学惰性、抗氧化性、透皮促进性等特性

微生物指标控制:确保原材料符合化妆品微生物标准(菌落总数1000 CFU/g)  

生产过程质量控制:

预冻过程监控:确保预冻温度和时间符合工艺要求

 搁板温度控制: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搁板温度,确保在Tc以下

真空度控制:维持稳定的真空度,确保升华速率和产品质量

冻干终点判定:通过水分含量测定确认冻干终点,确保最终水分含量3%  

成品质量控制:

活性成分含量测定:通过HPLC或分光光度法测定冻干制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

物理特性测定:测定冻干制品的外观、复溶性、水分含量、孔隙结构等  

化学特性测定:测定冻干制品的pH值、离子强度、氧化程度等

 透皮吸收测定:通过Franz扩散池模拟皮肤渗透,测定活性成分的经皮透过量  

 稳定性测定:通过加速稳定性试验和长期储存试验评估冻干制品的稳定性

质量控制体系的关键要素:

 关键质量属性(CQAs):明确定义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,如活性成分含量、复溶质地、透皮吸收率等  

 关键工艺参数(CPPs):确定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艺参数,如预冻温度、搁板温度、升温速率等  

过程分析技术(PAT):应用质构仪、冻干显微镜等技术进行过程监控,确保产品质量  

偏差管理:建立偏差管理机制,及时发现和处理工艺中的异常情况


冻干服务采购流程:

1. 填写冻干开发需求书(可签订保密协议)

2. 提供样品(采用科学包装方法,生物制品建议采用高密度保温箱加冰袋保温)

3. 确认技术方案和报价

4. 签订《冻干技术开发合同》

5. 开发过程中定期沟通进展

6. 验收开发成果(附实验报告)  

 


上一个:冻干开发冻干制品实验服务

返回列表

下一个:没有了

在线留言

留言框

  • 产品:

  • 您的单位:

  • 您的姓名:

  • 联系电话:

  • 常用邮箱:

  • 省份:

  • 详细地址:

  • 补充说明:

  • 验证码:

    请输入计算结果(填写阿拉伯数字),如:三加四=7